學習強國刊文|為體育強國“江蘇答卷”添上精彩一筆——南京奧體中心:劈波斬浪向未來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民健身事業穩步推進,體育賽事活動快速發展,專業體育場館的高質量運維,成為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基石。
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南京奧體中心搶抓機遇、主動作為,一體化發揮城市之窗、文明高地、服務平臺的功能作用,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城市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體育強國建設扛起國企擔當、書寫江蘇答卷。
平賽雙向奔赴,競技賽場蝶變城市社區
國內外大型賽事的涌入為體育場館建設和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2002年8月,在籌備和舉辦第十屆全運會的契機下,南京奧體中心開工建設。歷時近三年,一座規模大、功能全、標準高、環境美的體育公園,在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區域拔地而起。
一座體育中心,同時建成5個大型比賽場館、1個接待中心,當時在國內已稱“第一”?!氨北弦啤钡膲粝朐谶@里成真、全國標準最高的網球比賽場地在這里落成、地道與主場直接相連的匠心設計在國內體育場中也尚屬首次……作為亞洲A級體育館、世界第五代體育建筑的代表,南京奧體中心完全具備舉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和世界級單項比賽的實力和底氣。2005年,全國十運會來了!2013年,南京亞青會來了!2014年,南京青奧會也來了!
“一代場館有一代場館的使命和任務?!睆脑O計到建造,南京奧體中心就遵循一個原則:以賽促建,更要因賽謀城。隨著南京奧體中心建成、十運會舉辦,河西新城拉開建設框架,道路、醫療、教育、商務等配套從無到有、逐漸成熟。跳出城墻束縛,南京實現跨越式發展。
縱覽國內外體育場館,后續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幾十年來舉辦奧運會的城市,對于賽后體育場館的利用,有的差強人意,甚至面臨巨額虧損;有的卻蹚出新路,實現了從大型體育場館到體育服務綜合體的精彩蝶變。
南京奧體中心屬于后者。2006年,南京奧體中心在省級大型體育場館中率先采用企業管理模式,首奪國際體育與運動設施金獎,以建設和運營的國際水準,展示了我國大型體育場館創新突圍的嶄新氣象。從十運會到亞青會、青奧會的平賽轉換,南京奧體中心立足城市之窗、文明高地、服務平臺三大功能定位,做強全民健身、文體活動、體育商業、無形資產四大業務板塊,塑造了安全優先、效益優異、服務優質、環境優美、隊伍優秀的新水平,又一次宣告了大型體育場館企業管理模式的成功。如今,南京奧體中心不單單是一個競技賽場,還創造出一個國際范濃濃、幸福感滿滿的體育文化社區。
新舊動能轉換,產品創新催發主業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方針和任務?!苯鉀Q體育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之間的矛盾,縮小不同地區全民健身基礎設施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的問題,是體育場館努力的方向所在。
從十運會到亞青會、青奧會,三場重磅賽事后,服務全民健身成為南京奧體中心的全新使命,中心2022年接待健身人群259萬人次。
聚焦健康中國、教培雙減、北京冬奧等“大事”“要事”,南京奧體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創造高水平體育供給為己任,從活動承接商逐步轉向活動全產業鏈運營服務商,提升“一項目一賽事”自主研發水平,堅持辦好路跑、籃球、冰球、羽毛球、網球、游泳等十項自辦賽事活動,基本形成以大型文體活動為龍頭、校企運動會為拓展、自辦活動為補充的文體板塊新格局,深化了場館品牌內涵,提升了體育長期價值。
2018年,南京奧體中心率先在冰上運動項目實行俱樂部自主運營,邁出了從低風險場地出租到高彈性自主運營的重要一步,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了由跟跑到并跑、由并跑到領跑的追趕跨越。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眹@青少年健康成長,南京奧體中心加強家校社聯動,先后開發20余個培訓項目,年接待青少年超過20萬人次。其中,冰球隊發展至8個梯隊,小隊員近200人;籃球在訓學員1955人,較2021年翻了一番;羽毛球年均在訓學員超600名,游泳長訓隊小隊員約200人,向省市游泳專業隊輸送了12名運動員,為青少年從短期掌握體育技能到長期熱愛體育運動的轉變創造了有利條件。2019年,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培訓收入歷史性反超體育健身收入,新舊動能實現高質量轉換,體育主業競爭優勢由此顯現。
越是困難時期,越要開拓創新。新冠疫情發生后,南京奧體中心錨定“場地高端化、師資隊伍專業化、產品多元化、課程體系化”的目標定位,打造“雙減”下校外體育綜合培訓中心項目,創新“自營+委托+股權+孵化”運營模式,年均投資近2000萬元用于場地設施升級、豐富體育產品、組建高水平師資、構建系統課程、建立賽事活動基地等內容建設。
要素高效聯動,點狀突圍轉向鏈式協同
從國內各大體育場館的運營狀況看,“以副養主”的現象多年存在。在設計之初,南京奧體中心就充分考慮到賽后商業使用的可能性,加上二十年的不斷探索實踐、改革創新,一座以全民健身服務、文體活動承接、體育商業運營、無形資產開發四大主營業務為主的體育服務綜合體已逐漸成型。
一項令人驕傲的記錄是,作為占地約1平方公里的超大型體育中心,南京奧體中心的綠化率一直維持在48%上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南京奧體中心始終堅守、一以貫之。不僅要在自我發展上走在前列,更要在產業發展上爭創典范。南京奧體中心以供需適配、提質增效為目標,逐步實現公共服務體系由免費、低收費向著健身、培訓、賽事一體化的重要轉變,先后完成羽毛球館、青少年籃球培訓基地、智慧步道、多功能體育文化展廳等一批體育基礎設施改建工程,在3.2公里的網紅智慧步道上配套建設4座健身驛站,提供更衣、淋浴等惠民服務。
肩負起勇當產業鏈“鏈主”的時代責任,南京奧體中心在筑牢體育產業平臺基石后,采取股權投資、合營等不同方式,重點扶持和孵化籃球、射箭、橄欖球、卡丁車等運動項目,品牌統一打造、市場統一開發、資源統一利用,推動要素和產業之間高效鏈接和內在聯動,通過優質企業互相聯盟、產業資本互相滲透、產業鏈上下游互相強化,不斷提升品牌競爭力,推動從點狀創新到上下游協同、產學研打通的鏈式創新轉變。
深耕責任田,加速一體化。作為全國體育產業示范單位和我省首批體育服務綜合體,南京奧體中心現有商戶200余家,其中多為中小微企業,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直面現有商戶退租、空置房間難租、房屋租金拖欠等情況,南京奧體中心針對受疫情影響租金繳付困難的商戶,給予相應延期繳付政策,對提前退租的商戶提供高效暢通的退租渠道并免收違約金。
送來“雪中炭”,撐穩“雨中傘”。三年來,南京奧體中心累計減免商戶租金超3000萬元,不僅讓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政策紅利,更是讓企業看到奧體中心與他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從而穩定預期、提振信心。連續4年,南京奧體中心各項業務指標均超額完成。其中,2021年度營收和利潤指標創歷史新高,體育培訓實現逆勢高增長,同比增速達72%。
凝聚志氣底氣,體育精神涵養“場館新軍”
2002年動工時,南京奧體中心就立下高遠目標——爭創魯班獎。建設過程中,僅被建設部列為新技術示范工程的就有6大類19項。
面對高質量建好場館的硬要求、急任務,來自全球各地的設計大師、五湖四海的建筑鐵軍晝夜趕工、分秒必爭,最終克服大雪、汛期、高溫甚至“非典”等不利因素,最終將紙上的一個個“奇跡”完美呈現出來。業內專家點評:“那簡直堪稱施工史上的典范!”
這是比場館本身更珍貴的“賽會遺產”——一支“建管用”的人才團隊,一種不服輸的“奧體精神”。在南京奧體中心的改革發展歷程中,建功立業的建設精神和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深度融合,奧體人心中的奮斗熱情就此點燃。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南京奧體中心堅持以扎實有效的“三項制度”改革,為“高精尖缺”人才搭平臺、辦實事、創環境。把打造高水平教練員團隊作為強鏈補鏈、改善人才結構的重要抓手,持續培養引進專業優質的教練員,出臺俱樂部教練員管理辦法,打破身份限制,實現同工同酬,組建了包括9名健將級運動員在內的近200人的專業教練員隊伍。與此同時,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兒童青少年為重點人群,分學校體育課、日常培訓班、長訓隊等模塊,完善和提升培訓教案體系,爭當原創技術策源地,以鮮明導向加快釋放體育培訓生產力。
從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目標,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體育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南京奧體中心將精準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只爭朝夕的奮進姿態、咬定青山的發展韌勁,加快打造卓越品牌,不斷擴大內涵外延,進一步增強在新時代坐標上答好“體育強國”“健康中國”這份“江蘇答卷”的信心和干勁。
河西中部,兩道紅色巨拱勢如長虹劃破天空。廿年奮進正青春,南京奧體中心闊步昂首向未來!